jbo竞博李渔说菱角要自己剥的才好吃
发布时间:2023-11-24 19:17:30

  jbo竞博“棹动芙蓉落,船移白鹭飞。荷丝傍绕腕,菱角远牵衣。”这首南梁诗人萧纲的《采莲曲》,描写了江南女子在荷塘中采莲的情景。木桨摇动,荷瓣飘落,小船移动,偶惊白鹭jbo竞博。荷丝绕上采莲人的手腕,在那青翠的荷叶间隙中,还分布着许多的菱角,它们会时不时牵扯着采莲女子的衣襟。

  菱角,是一年生草本植物,通常生在水塘或湖泊之中。菱角的叶子浮在水面,叶片略呈三角形,它们的花朵呈现白色或淡红色小花。菱角的果实拥有一层硬壳,并带有角,与牛角颇为相似。古人称两角为“菱”,所以“菱角”因而得名。当然了,有些菱角也许无角,有些则可能有四个角,这得因品种而异。

  菱角的果肉可以食用。连《西游记》里的唐僧师徒,也常常吃到菱角。菱角是一道平易近人的美食,既能当作水果,亦可作为蔬菜食用。《西游记》里的菱角分布广泛,在有水塘湖泊的地方,常有菱角的身影。

  在楔子中,樵夫和渔翁相互唱和,渔翁便说及打鱼生活的乐趣:“青芦笋,水荇芽,菱角鸡头更可夸。”说的是平日捕鱼的生活里,时常能够吃到的美味,菱角便是其中一味。“菱角鸡头更可夸”中的“鸡头”,可不是指家禽中的鸡的头部,而是指另外一种植物,那就是“芡实”,民间俗称鸡头米。芡实是水生植物“芡”的种仁,可生食或煮食。芡实中含有丰富的淀粉、蛋白质等元素。咱们烹饪技巧中的“勾芡”所用到的“芡粉”,原本就是指芡实的粉末。直到后来,人们发现了许多含有淀粉的食材都可以用来勾芡,比如豆粉、菱粉、藕粉、玉米粉等。不过啊,人们还是喜欢将其统一称为“芡粉”。

  咱们说回“菱角”。在《西游记》里,无底洞所在的陷空山也有菱角:“风菱、枣儿、柿子……果子随山有。”风菱是菱角的别称。在《西游记》中的隐雾山,孙大圣带着师弟们铲除了豹子精,救了唐僧和一位樵夫,樵夫邀请师徒一行来到家中,准备了一顿“野菜宴”。其中也提到“菱科甚可夸”。“菱科”这儿指的也是菱角。师徒取经归来,唐太宗所设的接风宴席中也有菱角:“榧子瓜仁菱米齐。”菱米指代的便是菱角的果仁。

  在古代,菱角还被称作“芰实”,菱角味道尝起来与栗子有些相似,因而也称作“水栗子”。在天竺国,国王欲将唐僧招为驸马,在御花园华夷阁设宴。阁中壁上挂着四面金屏,屏上画着春、夏、秋、冬四景图,每幅风景图上都配有一首翰林名士的题咏。唐僧见了,提笔和了四首,其中《夏景诗》曰:“玉笛音调惊午梦,芰荷香散到庭帏。”说的是夏天菱角与荷花在水塘中竞相盛开,香味弥漫至屋内,令人陶醉。

  此外,西游世界里,许多地方种植着菱角,比如天竺国的春尽夏初时节,“清和天气爽,池沼芰荷生。”这真是一幅赏心悦目的美丽画卷啊。

  中国人食用菱角的历史相当悠久,在周朝时,它就是祭祀典礼上的重要食品。《周礼》中曾提到:“加笾之实,菱芡栗脯”。

  在江南水乡,菱角是常见的经济和粮食作物。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《儒林外史》里就有船家叫卖菱角的描写。话说出身显赫的娄家公子们去拜访假名士杨执中返回过程中,见一个卖菱的船:一个小孩子摇著,摇近船来。那孩子手扶著船窗,口里说道:“买菱哪!买菱哪!”

  在江苏,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歌《采红菱》jbo竞博,它是古代江南水乡农家女子的生活写照,作为土生土长的江苏人,吴承恩老师应该很爱吃菱角jbo竞博。古人对于吃菱角,也颇为讲究。清代的美食家袁枚在《随园食单》中提到过菱角的烹制方法,其中有一道“爆鲜菱”,其做法大致是将新鲜菱角煨熟,再以鸡汤滚之。上桌时将汤撤去一半。对于菱角的好坏分辨,袁枚也有自己的经验看法:池中现起者才鲜,浮水面者才嫩。

 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说道:“独蟹与瓜子、菱角三种,必须自任其劳。旋剥旋食则有味,人剥而我食之,不特味同嚼蜡。”菱角外壳坚硬,吃起来着实不易。但李渔认为,吃菱角就和吃螃蟹、瓜子一般,必须要自己剥的才好吃,如果别人剥好了,自己坐享其成,那就没有滋味了。

  由于菱角长在水中,因此南方盛产,在北方则较为少见。明代文学家江盈科在《雪涛小说》中记录了一则“啖菱”的有趣故事:

  北方有个没吃过菱角的人,来到南方当官。有一次喝酒时,见酒席上有菱角,他连着壳一起放进嘴里嚼。同桌的客人告诉他:“吃菱角得去壳。”那人却辩解道:“我非不知,并壳者,欲以清热也。”菱角和壳一起吃清热解毒。客人又问:“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?”他回答说:“前山后山,何地不有?”在座的客人皆哭笑不得。这个故事,实际上是在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。正所谓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